(一)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有何规律?
2008 年后总共有 5 次政策底与市场底组合。
(1)时间上看,政策底后间隔 1-3 个月左右出现市场底。
(相关资料图)
(2)重大外部冲击发生后的政策底与市场底间隔最短,在 1 个月左右,如 2008 年、2020年。
(3)非重大外部冲击下政策底与市场底间隔 3 个月左右,如 2015 年、2018 年。
“政策底”出现后市场通常会迎来短期反弹,持续时间在 7-78 天之间,反弹结束再次回落主要源于外部风险或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上升。
(二)市场底与盈利底的关系是什么?
市场底并不总是领先盈利底,外部风险消退使市场底领先盈利底,但若国内存在政策或流动性担忧则反之。
(1)外部风险消退将使市场领先盈利 1-2 个月见底。
(2)国内政策和流动性不确定性风险使市场滞后于盈利见底。
(三)什么决定政策底至市场底间的市场趋势?
5 次政策底至市场底区间的市场趋势在节奏、强度上有所不同。如 2008 年与 2020 年的双底区间为短期快速反弹并迅速二次探底;如 2015 年双底区间的反弹时间较为持久,在区间尾部二次探底;再如 2012 年与 2018 年的双底区间为反弹力度较小而维持反复震荡,区间尾部二次探底。
政策底到市场底的驱动因素上,外部冲击>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力度>估值和情绪。
政策底后,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力度将加速市场底形成。
基本面外的风险冲击是影响政策底后形成市场底的关键因素。
(四)什么是扭转悲观预期的关键?
扭转悲观预期(极度缩量后出现筑底反弹)的关键因素:政策>估值>基本面>流动性。
一是政策是扭转悲观预期的关键:在 6 次悲观预期后市场开始筑底反弹的行情中,均有强力的政策出台,如 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2008 年的“四万亿”、2012 年的科技创新、2016 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 年的鼓励民营企业、2020 年的特别国债。
二是股市估值处于低位有利于市场出现筑底反弹:5 次 A 股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
三是盈利和经济预期的改善对市场见底反弹有较强的催化作用:除 2020 年外,其余 5 次制造业 PMI 均有所回升;2012、2016、2020 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均有所上升。
四是流动性宽松与否对市场见底反弹的影响偏小。
(五)极度缩量(悲观预期)后什么行业占优?
极度缩量→筑底期间,低估值稳定类行业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占优。
筑底→反弹期间,政策导向的行业和产业趋势上行的行业占优。
(六)当前处于缩量后筑底阶段,先价值后成长
当前处于极度缩量到筑底阶段,政策有望催生筑底反弹。
一是政策进一步出台和落实在持续,二是估值仍处于低位,三是盈利可能筑底回升,四是流动性维持宽松。
当前金融、地产、交运等低估值行业占优,后续可关注 TMT、医药和新能源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