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据浙江省纪委监委官网消息,近日,“浙江第一强县”慈溪剑指“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大刀阔斧删减贯通镇村的16个政务APP,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消息传来,评论区一片点赞,“求推广”的呼吁不绝于耳。

网友为删减政务APP的叫好有多热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有多厌烦。这些年,随着数字化改革推进,各类政务APP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和为民办事的效率。然而,在“互联网政务”的迅速普及中,一些地方也出现不少走样跑偏的情况。比如,开发过多过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五花八门的APP登录都登不过来;有的功能重复,同样的数据翻来覆去上交,差不多的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填报;还有的在推广中强制使用、滥用排名,动辄对工作软件下载量、活跃度进行考核……种种“为了形式而形式”的做法,不仅没有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反而空耗行政资源,徒增基层负担。

“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脱离工作实际,占用基层精力,负效应着实不小。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加强清理整治,中央纪委也多次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清晰的政策导向之下,各地陆续为那些徒有其表的政务APP挤水分、去冗余。总的来说效果颇彰,但仍有不少“新变种”死灰复燃、异常强劲。

究其根源,扭曲的政绩观是一大诱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得好不如晒得好”“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等思维根深蒂固,政务APP成了“炫绩”的工具。或把花里胡哨当创新创造,没有实际需要,也要整些花活装点门面;即便人人吐槽,也必须强推“数字留痕”,让大家天天打卡、月月排名,只为统计图表好看……只看“面子”、不看“里子”,只重政绩、不重实际,技术赋能自然沦为“负能”。

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最终还是要让数字化回归政务的本质——实事求是,服务群众。采访中,不少干部都表示,“键对键”的同时,不能忘了与群众“面对面”。大刀阔斧砍掉不必要的APP,让基层干部从手机屏幕里探出头来,去热气腾腾的民生一线打捞问题、解决问题,是确保基层减负增效的重要一步。与之相应,对于基层的绩效考核也要转向,除了听汇报、审材料、看数据、比点击,更要重实干、看担当,着力纠正那些徒有形式的不必要的考核。

“互联网+政务”是大势所趋,其中蕴含的治理效能也大有潜力。多讲求实效,少一些套路,从便利群众、推动工作出发建好有用的、有限的平台,技术赋能才真正抓到了点上。

(长安观察微信公号,作者雨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