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旬的吴先生在上海一家公寓当保安,是家中的“顶梁柱”。然而,一天,他突发脑梗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落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他的妻子王女士想向吴先生所在的公司请求补偿医药费,谁知公司不仅不愿补偿,甚至“趁人之危”,连还没发的工资都不发了。

日前,静安检察院受理吴先生申请民事支持起诉一案,对吴先生一家至关重要的这笔钱,还能要回来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丈夫突发脑梗,一家陷入窘境

55岁的吴先生从外地来沪打工,在S公司保安队长的介绍下,前往B公寓担任保安,妻子王女士在其他公司做保洁员,他们有个正在读初三的女儿,一家人租住在一个小房子里,虽然生活拮据,但小日子也算安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王女士回忆,2022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吴先生在B公寓小区工作时突发脑梗,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经过十多天的住院治疗后,只有农村医疗保险的吴先生留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全靠妻子一人做保洁维生。

每月的房租、孩子的教育、定期的治疗费……吴先生倒下后,公司没有向他支付过工资,也没有补偿医药费,生活窘迫的一家,前去和公司协商,要求S公司支付8月以来拖欠的工资1.5万余元及其医药费自费部分1.6万余元等。然而协商无果,妻子王女士便找到了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

检察院支持起诉,司法救助也跟上了

鉴于本案涉及请求劳动报酬等情形,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根据与静安区检察院建立的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将该案线索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

承办检察官至今还记得王女士来到检察院时的场景:吴先生瘫痪在家,王女士作为他的委托代理人不停地东奔西走,至今未果,说到动情处王女士忍不住哭了起来。检察官耐心安抚王女士,详细询问了案件细节,以最快速度开展调查核实。

通过住院结算单、吴先生的工资流水和离职单、B公寓物业公司出具的证明材料等,检察官初步勾勒出事情原貌:B公寓将保安工作外包给S公司,吴先生经S公司保安队长介绍在B公寓担任保安,且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吴先生的工资由S公司、B公寓之外的第三方发放,吴先生出事后,保安队长在吴先生的离职单上签过字。

检察官认为,吴先生已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诉讼能力有限,属于支持起诉对象,可以通过支持起诉为他提供程序保障。吴先生也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可以进行司法救助。

2023年2月13日,静安区检察院受理吴先生申请民事支持起诉一案。民事检察部门审查后出具支持起诉意见书,并向控申检察部门移送司法救助线索,同步开展司法救助。后经控申检察部门审查,决定发放一定数额的救助金。

经调解公司补偿3万元

诉讼只是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治理才是最终目的。本案涉及的关系复杂,诉讼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而吴先生的家庭境况需要尽早拿到补偿金。因此,推动此案达成双方和解成了检察官心头要事。

支持起诉后,检察官主动找到S公司,S公司并不承认与吴先生的劳动关系,认为吴先生是由外包公司派遣来的,工资也由外包公司发放,而且当下公司经营也比较困难。

对于S公司所面临的境况,检察官晓之以利害,并诉之以真情。“我们理解中小企业经营不容易,所以在本案中我们也会通过司法救助的方式对吴先生予以帮助。”最终,在检察官反复释法说理下,S公司愿意支付一定的补偿金,补偿数额也得到了吴先生夫妻的认可。

2023年3月7日,在静安区法院和区检察院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区法院随后制发了调解书:S公司自愿在3个工作日内给付吴先生3万元补偿金,双方关于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均一并了结,再无其他争议。两周后检察官通过电话回访得知,S公司已经按时履约,王女士也收到了补偿金和司法救助金。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