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碾转,把将熟未熟的青小麦去壳,在石磨中挤压成寸许长的圆条。碾转拌以青椒、香菜、小葱等在油锅中炒一下,满口夏天的清香。 今天的碾转,是尝鲜的稀罕物,孰不知,这种食物有着深深的贫穷时代的烙印。 第一次听说碾转是在济源,济源至今每年都有人制作碾转,在河南其他地方则没见过。前年,在许昌老家,几个人在烤青麦吃,才听上一辈提到:青麦可以制作碾转,你们都没见过,但是碾转不可多吃,一次吃多了胀肚,很久很久以前,那谁谁的母亲因为吃多了碾转被活活撑死。 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饥饿了一个冬天和春天的人们,看到青黄相接的碾转,只求一饱,一番狼吞虎咽至胀肚而死。碾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顿时灰暗起来。 不仅碾转,我还知道另外几种独特的食物,满含贫穷年代的烙印。这些食物有懒豆腐、红薯干、绿豆荒。 众所周知,豆腐的制作过程,是把泡了一夜的黄豆,在石磨中磨成生豆浆,再把豆浆经纱布过滤,滤下来的细豆浆加水煮沸成熟豆浆,熟豆浆经卤水一点,蛋白质凝结成块就了豆腐脑,把豆腐脑从锅中捞出再裹上布挤出水分,就成了豆腐。过滤生豆浆时剩下的粗渣滓就是豆腐渣。 懒豆腐的制作过程就简单粗暴得多。泡好的黄豆经石磨磨成豆浆后,不经纱布过滤,直接在锅中煮,煮沸至熟透,再点上卤水。由于豆腐渣也在豆浆中,点上卤水后的豆腐是不成型的,跟稀泥土或者浆糊差不多,这时候,在这豆糊中投入菜根、葱头、青菜等但凡能充饥的食物,一锅煮熟,吃的时候一人盛一碗。 这种极不讲究的做法,与孔子提倡的“食不厌精”完全相悖。这也难怪,在凡是吃不死人的食物皆可下肚充饥的年代,哪还分什么豆腐渣和细豆腐,不仅豆腐渣是不能扔的宝贝,那些单独吃难以下咽的菜根、葱头等物,正好也一锅炖了,沾沾豆腐的香气。 绿豆荒也是我老家一种神奇的食物,秋天时节,万物成熟,把南瓜、绿豆、红豆、红薯等五谷和瓜果在一口锅中慢慢熬,熬至浓稠的一锅粥,里面的谷物之丰富,超过八宝粥,简直是一锅乱熬的集大成者,老人们称之为绿豆荒。 红薯干,以前的人,小麦不够吃,多以红薯充饥,为了长时间保存红薯,就把从地里刨出的红薯切成片晒成干。红薯干可以保存小半年,吃的时候就把红薯干投入锅里的水中,烧成红薯干汤,汤中有红薯的甜香味,但红薯干发硬,味道远不及新鲜的红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