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在山东济宁,千亩制种田精心呵护,绿油油的麦田一派生机;在安徽南陵,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依次排开,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在辽宁新民,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广,黑土地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时值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全国各地抢抓有利时机、促进增产增收,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有好种子,才有好收成。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虽然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好、打赢种业翻身仗。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养好土地、养肥土地,把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
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从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到深入推进农田农艺品种与农机相适应相匹配,再到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面向未来,既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也要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为粮食丰收更好保驾护航。
当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藏粮于地上想办法,在藏粮于技上找出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我们就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为实现更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