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极小,包裹炸药的“外壁”又薄如蝉翼,随时可能“爆炸”。如果这样一个“炸弹”藏在脑部血管内,得有多么惊险?
最近,31岁东北人林先生(化名)到福州出差,头疼了两天,“疼得像要爆炸了”,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就诊。一检查发现,原来他的脑部就藏着这样一个“定时炸弹”。这枚炸弹的“学名”叫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已破裂出血。
(资料图片)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病变,瘤颈宽、瘤体菲薄,像个血泡一样极易破裂出血,病死率极高。
对于病人来说,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出血,不能轻举妄动。而且需要尽快手术干预,否则再发出血及死亡率高。
血泡样动脉瘤极有可能在术中破裂造成病人猝死,因而医生们对于这类动脉瘤的治疗也非常慎重。
然而,对于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朱美来说,要为这位病人手术治疗,更加“压力山大”。
其中,一个特殊的原因是,林先生年仅31岁,独自在外。术前的沟通,除了告知患者本人,要联系他远在东北的家人,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
病情危急,手术团队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开始救人。瘤体仅2.2mm*1.8mm,瘤壁薄如蝉翼,术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惊心动魄,经过近1小时精准“拆弹”,手术最终顺利完成,避免了再次破裂出血的严重后果。
一周后,林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记者了解到,这是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第一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病例。
发病凶险!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就医
朱美医生介绍,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血管壁局部变薄后形成囊性隆起。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相对常见。形成的原因以先天性缺陷最为多见,如先天的动脉壁比较薄;也有后天性蜕变,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感染、创伤等后天性原因。
随着动脉瘤不断扩张,会使血管壁越来越薄,最终破裂导致出血,其中最常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常表现为:
剧烈爆炸样疼痛,同时伴神经功能的缺失,如呕吐、偏瘫、失语、抽搐、意识不清等,重则危及生命。
朱美医生建议,有上述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对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
这类人群定期筛查
✦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
✦如果有条件,40岁以上人群每隔3-5年进行一次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筛查,必要时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尤其是有动脉瘤家族史、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应积极筛查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来源:福建卫生报
关键词: